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度會員大會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度會員大會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於2012122日 上午10時,假台東市東遊季溫泉度假中心舉行。

大會由理事長詹文尨主持,司儀由台東之聲電台台長詹敏擔任,蒞臨大會的貴賓有:台東縣縣長秘書施建元、台東縣政府秘書吳道明、台東市長陳建閣、中國國民黨台東縣黨部主任委員劉敏謙、縣議員林參天、縣議員田石雄、台東市代表陳瀅瑄及陳慶忠代表、台東縣吳氏宗親會創會理事長吳進興等外賓;各縣市宗親有: 詹姓宗親總會總會長詹仁道宗長夫婦以及兩位千金、總會二位副總會長、詹宏偉宗長及詹有吉宗長夫婦、詹氏大宗祠總裁詹錫富宗長伉儷、監事長詹獻煌宗長、南區區會長詹寬利宗長、總會總務長詹宗長、總會財務長詹仁禮宗長、詹公祖廟管理委員會委員詹炳昆宗長等3人、基隆市詹復枝理事長等10人、台北市詹雙發理事長等12人、台北縣詹福來理事長等6人、桃園縣理事長詹益修宗長等12人、新竹縣詹木琳理事長等4人、苗栗縣詹永宏等3人、台中縣前理事長詹益乾等4人、、雲林縣詹慶堂理事長等2人、高雄縣詹德芳理事長等8人、高雄市1人,花蓮縣詹華光理事長等10人、宜蘭縣詹朝星理事長等3人及台東詹姓宗親會員180餘人參加,席開37桌,盛況空前。

在一連串介紹貴賓之後,接下來司儀介紹~

  詹文尨理事長主席致詞:十幾年來第一次站在講台上,接任台東縣理事長一職,雖然講話不太順,有一點惶恐,請多多包涵,回顧創會長詹幸雄的努力,文尨才有機會站在這裡,台東縣有今天的規模,要感謝歷屆理事長的經營付出,以及所有理監事們的貢獻,這個特別要感謝他們,台東的每年的會員大會,有你們的支持鼓勵,也增添了無數的光彩,有你們的參與,使我們更有信心,我們需要的就是台東的特色與創新,才能顯示台東的不一樣,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意見與鼓勵,在此非常歡迎大家的蒞臨參與,使得大會能夠順利來進行,感謝!
接下來主席邀請所有在場貴賓一一上台致詞,首先邀請,詹仁道總會長致詞:首先感謝主管機關長官的蒞臨指導,給我們一番鼓勵肯定,看到今天的場面跟氣氛,可以說很盛大熱鬧,這代表著是什麼意義?這是台東縣詹文尨理事長平常的經營結果,全省每一個宗親、宗廟,他都會到,他的熱心讓人很感動,大家給他一個鼓勵(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台東是個好地方,台灣的後山,也就是我們的靠山,人才濟濟,士農工商都很有成就,尤其台東的農業,真的我們要以姓詹為傲,俗語說:修行的第一課,就是要先感恩,無論對祖先,對社會,以及對宗親會的團結,全國的詹姓宗親會有今天的規模跟基礎,過去在各地方宗親會的領導人,對社團的貢獻及努力經營,要表示十二萬分的感恩,相信在所有詹氏宗親的團結之下,各地區宗親會未來一定會越辦越好,希望大家繼續付出心力及智慧共同來打拼,最後預祝大會成功,謝謝大家。

 

詹錫富總裁致詞:很高興今天能夠再度蒞臨台東,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又是一年,全省各地宗親會輪流舉辦,我都會親自參加,很快的又輪到台東,過去台東剛創立的時候會員真少,經過歷屆的打拼,每年都在進步,直到最近規模變成那麼大,尤其在文尨領導之下,會務更加不一樣,看到今天的場面,可喜可賀,值得鼓勵跟肯定,希望來年能夠更好。

    來到了台東感覺到這裡的宗親特別的熱情又親切,一下車就準備豐富的點心給大家吃,還有釋迦,柑橘,每人一箱,贈送給大家,真正感受到賓至如歸,心情就是不一樣,也安排了當地的樂山咖啡讓大家無限暢飲,非常貼心,讓我們覺得非常的感動,來到台東既可以開會聯誼,又可以旅遊觀光,並且享受泡湯的樂趣,還有吃道地的台東私房名產(水果),這些都是台東特色,這個機會只有在台東才有,應該要把握每年一定要到台東來,當成小過年,再忙也要來,下一次最好安排三天花東之旅,時間上比較能夠充裕,在調濟身心方面,或許是另一個養身之道,確實可以達到舒展心理壓力的功效。

宏偉副總會長致詞^^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到台東,過去每年都會來台東,因為台東是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台東在文尨的領導之下,確實不一樣,特別在台東領導人文尨的身上學到很多,做人處事方面,大家都知道~他為人樸實,認真,善良,熱心,他是我們詹家的模範,也希望大家能夠在文尨領導下,繼續努力為台東經營建設,在全體理監事及會員努力下,使得台東縣詹姓宗親會邁向另一個里程碑,我們給予高度期許,以這次的規模,及安排,足堪各縣市宗親會之楷模,可喜可賀。

簡單幾句話,敬祝大會成功。

 

會中頒發獎學金,共有48位學生獲得,總獎金9萬元,比去年成長45%,尤其幼稚園小朋友是今年首次頒發,均由家長陪同上台領獎,特別溫馨感人。並頒發70歲以上宗親的敬老金,共有詹瑞芳等26人獲得。

   整個會議按照會刊所定程序進行~一切都非常順利~其中幾個提案均無異議通過~於中午12點整主席宣佈散會~~隨即到東遊季溫泉度假中心的大草原~餐聯誼~這次特別安排搭了帳篷,在餐會中當中穿插了宗親們的才藝表演~首先是詹家媳婦王玟伶主持串場的國標舞的表演~以及有獎徵答活動,接下來在雲林縣總幹事詹慶雲幫忙一連串的模彩助興,還有本會準備安排的魔術表演~配合著兩位詹家美女~詹青晏、詹婉菁幫忙,每道魔術都仔細配合演出,儼然像專業級的模特兒,場面可以說到HI最高點~接下來是我們詹家幾位小朋友共同表演目前最夯的~騎馬舞,贏得滿堂彩~美妙動人的舞蹈~~讓大家為之瘋狂~看著大家不由得跟著起舞~此時氣氛已達最高潮~整個餐廳歡笑聲已經壓過了音響樂曲聲~在兒童表演中~整個大會圓滿落幕~~~

   既然來到台東,就要好好感受台東的美,說起台東釋迦,就應該好好來介紹詹見龍的釋迦,早期全家從彰化移民台東,從事務農,本來耕作面積不大,由於多年來夫妻刻苦耐勞,省吃儉用,只要累積少許金錢,就想把土地買下來,一直到現在已經耕作有15甲之多,現在分別由四個子女分開自行管理耕作,尤其老大明陽,自己利用有機肥料栽種,並且不斷的研究改良,他所出產的釋迦(佛心釋迦)都是超大粒的,一顆幾乎都超過一斤以上,以大目釋迦來講,它的品質都是保持最好的,無論甜度,口感,都是無人能比,份量都要比別人重,當然每年見龍宗親都會拿出來招待宗親,當你每回到台東開會吃到的釋迦就是詹見龍所出產的台東釋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詹見龍的農舍蓋在釋迦園中間,每回東遊季溫泉度假中心,爆滿時,我們宗親都安排到這裡住宿,農舍可以同時住二十幾個人,這裡不但空氣好,視野也很棒,早上起來可以享用豐富早餐之餘,在附近走一圈感受到處處鳥語花香,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不但可以吃到在欉熟的釋迦,幸運的話也可以吃到各種珍貴稀少的水果,讓平日住在水泥都市叢林中的我們,偶爾能夠親自來感受農村生活的樂趣,也是不錯的選擇,有機會的話,可以跟見龍宗親聯絡,來去(莊腳)住一晚,保證你回味無窮,這個也只有我們詹姓宗親才有的福利。

       另外一位是詹丁申(連豐)由於地利之便,他住在東遊季溫泉度假中心路口對面,他在知本溫泉的山上(樂山),栽種了2甲多的咖啡,在當地是出了名,每次到這裡召開台東縣詹姓宗親會,他們全家大小出動,動員了大小車輛,幫忙接送宗親往來知本車站間,佈置會場,另外也免費提供咖啡給宗親們無限暢飲,而且每次來都會安排時間順便到(樂山)去參觀咖啡園,除了仔細觀賞咖啡生長的環境外,還有參觀他們的咖啡工廠,各種機具應有盡有,一台(46)的烘培機,是鎮殿之寶,還有各式的脫殼機,經過詳細的介紹,讓我們上了一堂寶貴的農業知識。

    由於詹文尨在台東農會上班的關係,感受到在台東縣農會經營的知本東遊季溫泉渡假村,服務招待上特別親切,很多安排更加方便,非常的不一樣,但如果你到台東知本,一定要到東遊季,純粹住宿、泡湯洗溫泉的話,不但這裡的溫泉設施真的很棒,價位也很平實。它擁有全國占地最大的養生溫泉區,占15公頃,從露天池就可看出湯池真的很大。感謝台東縣詹姓宗親會的安排,可以有機會享受到那麼好的服務及設施環境。

知本為位於台東市西南郊 17公里處,因溫泉而崛起,特有的縱谷地形,可以覽盡群山奇嶺之美,未經人為過渡開發的野地,更是保留了自然原味的生態區,天然溫泉更是吸引許多遊客前往的特色,知本溫泉成為台東地區最富盛名的遊覽勝地;日據時代,日人曾在知本溫泉地區建公共浴室和賓館,光復後重新修建,把賓館改為招待所,再續增建溫泉旅社,散置山邊溪畔,有青山環峙,知本溫泉是一處頗具規模、環境優美的溫泉區。

 

    知本溫泉處於知本溪的溪谷,早年在河床上即有溫泉汨汨冒出,知本溫泉水質屬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無臭,知本溫泉水溫可高達百度以上,知本溫泉水質極優,可促進血液循環、鬆弛肌肉關節、舒壓解勞,知本溫泉並素有『東台第一景』的美譽;知本溫泉區內擁有峽谷、瀑布、森林遊樂區等自然景觀,而知本溪將知本溫泉區分為內外二區,內溫泉區雖然開發較晚,但因已有五星級的溫泉觀光飯店進駐,已自成一區,而外溫泉區,各型溫泉旅館、飯店林立,不論是住宿、泡湯或SPA都非常方便。

 

    如果怕泡溫泉太熱,這裡的冷泉游泳池也很大,可以游泳消暑,溫泉屬於弱鹼碳酸泉,渡假村內規劃露天湯區、冷水泳池區、露天的SPA,光是這SPA區也是相當大,不管是在露天區或是半露天區都是男女分開的,的確是在這方面東遊季可說領先其它溫泉飯店或是渡假村很多,結合SPA水療,讓自然溫熱、水壓、浮力等物理作用;達到放鬆筋骨的目的,再配合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蟲鳴鳥叫,以及無污染的清新空氣、真是人間仙境。利用各式衝擊泉、氣泡按摩泉、八方淋浴、烤箱、蒸氣室烤箱、水療館、植物芬多精池、等設施;充分發揮物理治療作用。有養生溫泉草藥區.泡腳區、區內也規劃露營烤肉區、住宿區、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農民活動中心,集合休閒渡假會議泡湯採買等享受於一身。溫泉的設施規模大又多樣化,總而言之到這裡泡溫泉真的很過癮。

    台東的美景,知本溫泉的浪漫,居民的熱情,感受到生活節奏步調比較慢,知本溫泉內屬於原住民聚集地,有魯凱族、排灣族,布農族,不滿族等族群,所以當地販售原住民美食及各式山菜野味的食堂林立,販賣農特產品釋迦、鳳梨、洛神花等的小販也是非常多,別具東台灣獨特的風情;另外,知本溫泉區鄰近景點,例如樂山咖啡園區、知本峽谷、白玉瀑布、清覺寺,以及新闢的知本森林遊樂區等據點,由於交通便利,加上知本溫泉風景區食宿設備良好,最近由於陸客團的增加,遊人絡繹不絕,假日更日人山人海。

     知本溫泉坐擁絕佳的山林環境,只要來到知本就要泡溫泉,同時享受到山林之美,四季如春,春、夏、秋、冬都是泡溫泉、賞美景的好季節,還能品嘗到特有的台東美食,咖啡,一舉數得,在知本溫泉風景區內體驗大自然的芬多精氛圍,解放在都市中的壓力,享受好山、好水、好風景;晚上還可以看原住民舞蹈表演,走出飯店就是商店街了,遊人絡繹不絕,非常熱鬧,各種原住民風味小吃,山產,特產小米酒,木雕,琳瑯滿目,讓你目不暇給,絕對感受不一樣,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敬老壽星名錄
1
詹郭甚 詹顯勅 99 母子 19 詹杜靜子 詹金璣 78 夫妻
2
詹瑞芳 詹建山 97 父子 20 詹益煌 詹益煌 78 本人
3
詹李秀妹 詹勳諺 93 母子 21 詹余金梅 詹益煌 78 夫妻
4
詹金盛 詹政山 89 父子 22 詹桂梅 詹進麟 77 母子
5
詹石龍 詹石龍 88 本人 23 詹銅興 詹銅興 77 本人
6
詹林愛絲 詹炳南 86 母子 24 陳梅 詹建山 76 母子
7
詹德頭 詹財源 86 父子 25 詹丁申 詹丁申 76 本人
8
詹陳麗淑 詹德威 84 母子 26 莊嬌 詹再發 75 夫妻
9
詹益發 詹益發 83 本人 27 詹淑俄 詹淑俄 74 本人
10
詹益章 詹木林 81 父子 28 詹益康 詹益康 73 本人
11
詹順江 詹清泉 81 母子 29 詹宗明 詹宗明 72 本人
12
詹金璣 詹金璣 81 本人 30 詹秋龍 詹秋龍 72 本人
13
詹張映芬 詹培德 81 母子 31 詹益寬 詹益寬 72 本人
14
詹顯勅 詹顯勅 80 本人 32 詹介隆 詹介隆 72 本人
15
詹清坑 詹武智 79 父子 33 詹吳敦 詹吳敦 72 本人
16
詹桂香 詹桂香 79 本人 34 詹金田 詹金田 70 本人
17
詹曾玉琴 詹曾玉琴 79 本人 35 詹國 詹國 70 本人
18
詹昭順 詹昭順 78 本人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度詹氏獎學金名冊
幼 稚 園 組
台東縣立托兒所 詹智評 陳昭英 1000
台東縣立托兒所 詹智詠 陳昭英 1000

台東市立托兒所 詹峻麟 朱慧儀 1000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度詹氏獎學金名冊
高 中 職 組
學校 學生 家長 成 績 獎學金 備註
台東中學 詹昊翰 詹覺源 82 2500
台東女中 詹侑穎 詹東岳 84.7 2500
台東女中 詹喬筑 詹前鴻 86 2500
台東高商 詹詩涵 詹益森 82 2500
台東專校 詹嘉輝 詹勳和 90.5 2500
台東專校 詹雅婷 詹新章 82 2500
台東專校 詹晏慈 詹文雄 84.8 2500
台東專校 詹竣皓 詹雄飛 82.6 2500
台東女中 詹木媖 詹武智 86 1500

高中一年級

國 小 組
詹雅婷 陳昭英 95 1000
詹承翰 詹前鴻 90.9 1000
詹崴竹 詹偉宗 95.2 1000
詹明昌 詹珍森 94 1000
詹于人 詹金原 93.3 1000
詹子儀 詹金原 90 1000
詹勝凱 詹淑婷 90.7 1000
詹暄祥 詹俊德 94.3 1000
曾馨慧 方世光 93.7 1000元 母親:詹雅秀
詹智仁 詹松芳 90 1000
國 中 組
詹明諺 詹珍森 91.2 1500
詹佩蓉 詹旻勳 93.9 1000元 國中一年級
吳昀蒨 吳明德 94.5 1000元 國中ㄧ年級
母親:詹美珍
詹嘉宜 詹玉文 90.5 1000元 國中一年級

台東縣詹姓宗親會101年度詹氏獎學金名冊
大 學 院 校 組
學校 學生 家長 成 績 獎學金 備註
中華大學 詹琇媛 詹道誠 80.5 4500
南華大學 詹惟婷 詹學文 75.5 4500
台東大學 詹青晏 詹宗霖 85.6 4500
中國科大 詹雅涵 詹木林 90.2 4500
台東大學 詹雅棠 詹富友 80.0 4500
佛光大學 詹善博 許銘珠 83.6 4500
高苑科大 詹明明 詹東岳 81.9 4500

中山大學 詹儲誠 詹覺源 82 2500元 大學一年級
研究所 組
台東大學 詹紹廷 詹卓穎 84.4 4500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詹姓溯源


詹姓溯源

詹姓,《百家姓》收,分佈較廣。
春秋時有詹嘉,戰國時有詹何,唐代有詹必勝,明代有詹希原,近代有詹天佑。
詹姓的來源較為複雜,大抵是一個與黃帝或周朝王室有關的姓氏。
《百家姓辭典》(穆柳森編著)說:系承姬氏、詹尹,源起渤海。

 

相傳在黃帝去世後,古帝虞舜從黃帝的子孫中選出一些人作為賽護靈柩的人,這些人因得以瞻仰黃帝的遺容而受到尊崇。後來,這些人中的一些人為了紀念這件非同尋常的事,便以詹為姓。的意思與相同,字的本身含有受尊敬之義。

 

與周朝王室有關的詹姓,則是周宣王的後代。
相傳周宣王為支庶子孫賜姓詹,並封為侯,史稱詹侯。
詹侯的後代子孫以封邑為姓。周有詹父、詹恆伯。
所以有的書籍說詹姓中國人的始祖是距今大約2800年以前的周宣王,由於周宣王的兒子中,有一位被封為詹侯,因而得姓
《姓苑》及《詹大卿體仁家譜》上所記載的:詹姓始於周宣王支子,賜姓為詹,封為詹侯,其後有詹父為周大夫,詹嘉處瑕以守桃林塞也為證明。

 

除上述兩支以外,還有一支詹姓相傳與古代的官職有關。
周朝時,有一種專門管理蔔筮的官職,被稱為詹尹。詹尹的後代中後來也有人姓詹。

 

再就是由地名得姓。
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不少國家中都有人以詹為姓,其中在晉國的有詹嘉,在鄭國的有詹伯,他們的姓氏都是由地名而來,屬於互不統屬的獨立系統。
另外,春秋時代的楚國也曾出現過一支詹氏(《姓纂》)

 

詹姓的來源儘管較為複雜,但這種複雜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有利於不同支派的發展,共同促使詹姓成為中華民族的著名姓氏。

 

史料記載詹姓溯源有三個方面:

 

一、以封地為姓氏,源出於黃帝之後。
據《路史》(南宋羅泌撰,主要論述我國傳說時期的史事)載:虞封黃帝的後代,得詹者為詹氏。墟在今江西樂安。

 

二、以封號為姓氏,源出於姬姓。
西周末年,周幽王是個好色的昏君,荒淫無道,大臣屢諫不聽。
當時幽王的庶兄詹侯,在朝中任少師之職,見此長嘆一聲說:如此看重女色,實是惹禍的根苗,此時不走必受牽連。於是以病為由辭去朝中的職務,回到自己的封地詹邑。
後來幽王為了討好褒姒,廢王后,逐太子,又烽火戲諸侯,終於導致亡國,自己被西戎兵殺死,朝中大臣也成為他荒淫的殉葬者。
只有詹侯,因早已離去,得保平安。他的子孫以他的封號詹為姓,奉詹侯為始祖。

 

三、以邑名為姓氏。
《昭九年傳》記載:使詹桓的伯辭於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蓋以邑為氏者。
見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二四鹽》

 

晉朝的永嘉年間,劉淵稱帝,石勒陷洛陽,晉懷帝被虜,造成了永嘉之亂的空前浩劫。
五胡亂華的長期兵荒馬亂於焉開始,而中原地區漢裔子孫的往南播遷,也自此開始。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
據學者考證,當時中原的姓氏逐漸出現在長江以南的各地,連最南方的福建省,也遷入了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
這八個姓氏在南方奠基既早,後來也就自然發展成為閩、粵一帶的龐大家族,子孫遍及各地,長時以來久享盛名。詹氏是永嘉入閩的八姓之一,所以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名門著姓。
南方各地的詹氏在過去的一千多年間的表現的確足當出類拔萃。
清朝末年的廣東省香山人詹天佑是我國鐵路築路第一人。

 

望出:河間、渤海。

宗祠堂號:河間堂。出自周朝的詹氏家族,長期以來,一直在河北省的獻縣一帶繁衍為望族。這個地方當時屬河間郡置,所以,詹氏人家為了不忘祖先的出處,仍襲用河間堂名。


楹聯:君臣龜鑑,樹廊廟之鴻謨(詹庠)

日註鑾坡,演皇明之寶訓(詹師)

詹姓在當今的中國姓氏排名中居於154位。


歷史上以詹字為頭的複姓

詹伯歷史上的複姓。春秋時鄭國詹伯的後代。

詹葛即瞻葛氏。

瞻罕見姓,南北皆有。
《莊子》記載有瞻子,元代有瞻思(大食國人)。
其源一是為瞻葛氏所改;二是元代大食國人瞻思的後代。

瞻葛亦作詹葛,歷史上的複姓。
春秋時宋有大夫瞻葛祁。
來源一是相傳為有熊氏之後;二是虞舜封黃帝之後於詹,後由詹移至葛,因而有葛氏、詹葛氏。

 

歷史上以詹命名的官署名

詹尹古占筮之官。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視太卜詹尹。

詹事官名。詹,古碑誌亦作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引應邵曰:詹,給也。詹事即給事、執事。
戰國秦始置。秦為管理太后、王后、太子諸宮庶務的官員。
秦、西漢,皇太后、皇后、太子宮 皆置,秩二千石(一說真二千石),亦有秩中二千石者。
皇太后宮所置冠以宮名,稱長信詹事,位在九卿之上,掌宮內大小庶務,景帝時改名少府。
哀帝時曾置左、右詹事,旋罷。皇后宮所置亦稱中少府,掌宮內供禦侍奉事務。
太子宮 所置職掌略同,兼掌警衛、刑獄、食邑車馬等事,領諸供奉之官如太子率更令、家令、僕、中盾、衛率長、廚長、廄長等。東漢省,其屬官改隸太子少傅。
魏晉以來,惟置於太子宮 ,故亦稱太子詹事。位三品,掌東宮內外庶務,明帝后省。
西晉鹹寧二年(276)復置,領東宮庶務,後或省或置。
太安以後常置。自後太子諸師傅雖以輔導為名,詹事實負輔翊教導太子之責,兼掌東宮一切事務、官屬。兩晉南北朝東宮地位極重,官屬齊備,擬於朝廷,時號宮朝。
詹事任總宮朝,當時稱其職比朝廷之尚書令、領軍將軍,位權甚重,或亦參預朝政。
其官署稱府,屬官有太子家令、率更令、僕、門大夫、左右衛率(或增置前、後衛率)、中庶子、中舍人、食官令、庶子、舍人、洗馬、屯騎步兵、翊軍校尉、冗從僕射、旅賁中郎將、左右積弩將軍、殿中將軍等。晉、宋三品,梁十四班,陳三品、中二千石。
北魏初分置左、右,太和十七年(493)定為二品,後並為一員,二十三年改三品。
北齊三品,領東宮三寺及左右衛坊、門下坊、典書坊。
北周改置太子宮 正宮尹。
隋初復置,旋省。
唐代復置,建詹事府,為詹事府長官。正三品,設太子詹事1人,少詹事1人,掌東宮三寺十率府之政。位高職閒,多用以安置退罷大臣。
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中改名宮尹,神龍元年(705)再複。
宋代初年為閒散之職,止食其俸祿,天禧四年(1020)以後建儲輒置,領本職,多以他官兼任,從三品。時東宮官多闕,或雖設而無職司,詹事職事閒簡。
遼、金、元為詹事院長官。遼制不詳。金從三品,掌東宮內外庶務,隸宮師府,三寺、諸率府亦直屬宮師府。
元置省無常,或置左右詹事、副詹事,或單置詹事,或改名儲慶使、儲政院使,秩正二品至從一品,掌輔翼皇太子,管理東宮官屬,職任較重。
明初置左、右副詹事為東宮官,皆以勳舊大臣兼領,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為府,置詹事一員為長官,正三品,掌輔導太子,統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經局之政,多由尚書、侍郎等官兼任,並帶翰林院學士銜。
清亦為詹事府長官,順治九年(1652)置,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1675)復置,滿、漢各一員,正三品,漢員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銜。
初猶有輔導太子之職,康熙以後不立太子,遂定其職為文學侍從,經筵充日講官,典試提學,編纂圖書,與翰林官略同。凡秋審朝審及下十卿翰詹科道合議之事,皆入班參與集議。
嘉慶二年(1797)裁,五年復置,光緒二十四年(1898)裁,旋複,二十八年廢。
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文獻通考六十·職官十四》。

 

詹事丞官名。初為詹事副貳官,協掌宮內庶務,戰國秦太后、王后、太子諸宮皆設。
秦、西漢沿置,秩從六百石。
太后宮所置景帝后改名少府丞,皇后宮所置成帝時省,
太子宮 所置東漢省。
魏、晉以來,惟置於太子東宮,管理詹事府內事務,掌文書,亦稱太子詹事丞
魏、晉、南朝宋七品,梁四班,陳八品。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為從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七品,北齊從七品。
北周不置。
隋初復置,旋省。
唐代設少詹事為詹事副貳,丞降為處理詹事府日常公務的事務官,亦稱詹事府丞,員二人,正六品上。凡敕令及尚書省、左右春坊符牒下東宮百司,及東宮百司上呈文表,皆由其轉發。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丞,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改名宮尹丞,神龍元年(705)復舊。
宋代僅存空名,未嘗除授。遼、元為詹事院事務官。
明初沿置,由勳舊大臣兼領,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院為府,遂稱府丞,員二人,正六品,協助詹事、少詹事管理府事,多與坊、局及翰林院職互兼,常參與試士、修書等事。

 

詹事府官署名。管理東宮事務,以詹事為長官。
南北朝設。
北周不置。
隋初復置,旋罷,由三寺、二坊、十率府分管東宮事務。
唐代復置,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府,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中改名宮尹府,神龍元年(705)復舊。
五代因之。
宋代東宮官常闕,或以他官兼任,或惟食俸祿而無職司,其府形同虛設。
遼、金、元改稱詹事院等名,變革不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復改詹事院置。
清順治元年(1944)設,尋裁。九年復置,十五年再裁,康熙十四年(1675)再設,初仍掌輔導太子之職,康熙以後,不立太子,遂成為翰林院輔佐機構,備翰林官遷轉之地。
嘉慶二年(1797)以府事改隸翰林院,五年復舊;光緒二十四年(1898)省入翰林院,尋復舊,二十八年仍省入翰林院,遂廢。參見詹事


詹事府丞見詹事丞

詹事司直官名。唐代太子詹事府屬官,置二員,正七品上,掌糾劾官僚及率府之兵;太子監國,一人與司儀郎、舍人分日受理啟狀。


詹事院官署名。遼代始置,金沿置。元文宗時曾更名儲政院,至正十三年(1353)復舊名。明初不置,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左右春坊、司經局等無所統屬,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府。

 

詹姓家譜題要

《歸仁詹氏宗普》[玉山]清光緒三十年(1904)木活字本。
始祖德祐,唐元和間自嚴陵徙信州玉山縣。
其子殊始定居歸仁鄉詹村。子孫或遷新安,或石田,或剡溪。
此乃合歸仁譜及新安、石田、剡溪三譜總匯而定。

《後園詹氏宗譜》[西安]清本仁堂木活字本。記事至清嘉慶間。
始祖堯臣,五代時仕吳越國為節度副使,以世亂隱衢州西安縣彤柏莊,子孫遂家焉。
十二世孫淵,再遷後園,為後園始遷祖。是譜即為此二族譜。
存卷依次載世系、簪纓考、牌坊考、鄉裡考、綸音考。

《休寧流塘詹氏家譜》一卷,清鈔本,記事至清光緒間。
始遷祖百一,北宋末自婺源慶源遷休寧流塘。
卷載序、凡例、得姓之原、戶籍所在、宋朝登第名錄、世系、世傳等。

《詹氏六修族譜》[長沙]民國12年(1923)木活字本,1冊。
39為世紀、宗祠圖紀、祭祀儀注、分遷志。卷末為祭會等。

《楚南詹氏續修族譜》[常德]清詹能紱、詹榮植纂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敦本堂木活字本。始遷祖再九,明初自浮梁新安鄉遷常德。
卷首序、辨議、姓氏源流、家政、賢宦錄、功績錄,卷一、十寫世系派紀,卷末為服製圖、墳墓圖、祭祀儀注。

《慶源詹氏宗譜》[婺源]清詹大衡等修纂,清乾隆五十年(1785)惇敘堂木活字本。
始遷祖盛,唐廣德年間自婺源廬源遷慶源。卷首序、分遷表、凡例,卷一至二十四世系。

《慶源詹氏宗譜》[婺源]民國38年(1949)詹福堂鈔本,卷載譜序、敘系、譜說、外紀世系、內紀世系、傳記等。

《石馬裡詹氏宗譜》[鄞縣]胡德坊纂修,民國36年(1947)樹德堂木活字本,目錄題鄞縣塘碶鄉詹家店詹氏樹德堂宗譜。
始遷祖筠,南宋時自徽郡仁裡鄉遷鄞縣東桃源鄉石馬裡,今名詹家店。
五世而下舊分十二房,是譜所錄五、九、十二而已。
卷首序、纂修紀,卷一誥敕、碑記、宗約、行第,卷二至四源流考、世系、世表,卷五事實考、仕履表,卷六藝文、祠墓、禮典錄,卷末保存家譜應注意事宜。

《源潭詹氏宗譜》[蘭谿]清詹萬清等纂修。清同治九年(1870)瑞慶堂木活字本。
始祖岳,元時自徽州新安婺源縣廬源遷浙之蘭溪源潭。
卷一譜序、傳、像贊、本源錄,卷三行傳。

《詹氏宗譜》[灊山]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培源堂木活字本。
始遷祖足五,明初自江西饒州遷安徽灊山。
卷二瓜瓞總圖,卷三至二十八世系,卷三十傳,卷三十一墳山記、祀廠契、禁約、合同、祀田記、義約。

《詹氏宗譜》[灊山]清同治十年(1871)培源堂木活字本。

 

 

詹字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zhan(jan)
多言。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至。 《詩經·小雅·採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仰望。 《詩經·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
《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粵詹雒、伊。引申為省視。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詹事顏師古注:詹,省也,給也。
同佔。 《文選·古詩十九首》之一: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李善注:詹與占同,古字通。詹尹。

shan)贍足。
《呂氏春秋·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高誘注:詹,足也。
詹讀如澹然無為之澹。《辭源》說讀d„n

chan)通。蟾蜍。
《淮南子·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詹諸。高誘注:詹諸,月中蝦蟆。

「詹,zhon,音沾,古羽音,職廉切,平聲盆韻。據姓苑載增載,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胤。周宣王時,封支庶子于詹,建立詹國、為侯爵,周朝詹侯,其後人世代為周朝大夫,以封國為詹姓,望出河間。」(公元1990年史國強著中國姓氏起源。)

 

「詹,ㄓㄢ,jan,虞舜(見子州姓注)封黃帝(見力姓注)之裔得詹者為詹氏;見路史。周宣王(見士姓注)支子賜姓詹,封詹侯,因以為氏;見姓苑。又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蓋以地為氏﹕(按﹕河南省武涉縣有詹店)見姓氏考略。宋時有詹儀之者,遂安人,紹興進士,累官至吏部侍郎。望出渤海;戰國時有詹何,善術數;宋時有詹阜民,遂安人,累官至宗正寺丞、兼駕部郎中,知徽州府。千家姓﹕河間族。」又詹伯﹕周大夫詹伯之後;見姓譜。又詹葛﹕有熊氏(即黃帝,見力姓注)之後,齊人語訛以詹葛為諸葛,一云﹕虞封黃帝之後於詹,自詹移葛,為葛氏,詹葛氏。

 

「詹,音ㄓㄢ,路史﹕虞封黃帝之後,得詹者為詹氏。姓氏考略﹕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蓋以邑為氏。姓纂﹕楚詹尹之後有詹何,善釣昭公九年有詹桓伯,辭於晉。詹大卿體仁家譜﹕詹姓始自周宣王支子,賜姓曰詹,封為詹侯,其後有詹父為周大夫,詹嘉處瑕以掱桃林之寨。望出渤海,河間。」
詹字地名

詹店在河南省武涉縣東南,京漢鐵路經過。

詹墟即江西省樂安縣治。

詹姓溯源


詹姓溯源

詹姓,《百家姓》收,分佈較廣。
春秋時有詹嘉,戰國時有詹何,唐代有詹必勝,明代有詹希原,近代有詹天佑。
詹姓的來源較為複雜,大抵是一個與黃帝或周朝王室有關的姓氏。
《百家姓辭典》(穆柳森編著)說:系承姬氏、詹尹,源起渤海。

 

相傳在黃帝去世後,古帝虞舜從黃帝的子孫中選出一些人作為賽護靈柩的人,這些人因得以瞻仰黃帝的遺容而受到尊崇。後來,這些人中的一些人為了紀念這件非同尋常的事,便以詹為姓。的意思與相同,字的本身含有受尊敬之義。

 

與周朝王室有關的詹姓,則是周宣王的後代。
相傳周宣王為支庶子孫賜姓詹,並封為侯,史稱詹侯。
詹侯的後代子孫以封邑為姓。周有詹父、詹恆伯。
所以有的書籍說詹姓中國人的始祖是距今大約2800年以前的周宣王,由於周宣王的兒子中,有一位被封為詹侯,因而得姓
《姓苑》及《詹大卿體仁家譜》上所記載的:詹姓始於周宣王支子,賜姓為詹,封為詹侯,其後有詹父為周大夫,詹嘉處瑕以守桃林塞也為證明。

 

除上述兩支以外,還有一支詹姓相傳與古代的官職有關。
周朝時,有一種專門管理蔔筮的官職,被稱為詹尹。詹尹的後代中後來也有人姓詹。

 

再就是由地名得姓。
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不少國家中都有人以詹為姓,其中在晉國的有詹嘉,在鄭國的有詹伯,他們的姓氏都是由地名而來,屬於互不統屬的獨立系統。
另外,春秋時代的楚國也曾出現過一支詹氏(《姓纂》)

 

詹姓的來源儘管較為複雜,但這種複雜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有利於不同支派的發展,共同促使詹姓成為中華民族的著名姓氏。

 

史料記載詹姓溯源有三個方面:

 

一、以封地為姓氏,源出於黃帝之後。
據《路史》(南宋羅泌撰,主要論述我國傳說時期的史事)載:虞封黃帝的後代,得詹者為詹氏。墟在今江西樂安。

 

二、以封號為姓氏,源出於姬姓。
西周末年,周幽王是個好色的昏君,荒淫無道,大臣屢諫不聽。
當時幽王的庶兄詹侯,在朝中任少師之職,見此長嘆一聲說:如此看重女色,實是惹禍的根苗,此時不走必受牽連。於是以病為由辭去朝中的職務,回到自己的封地詹邑。
後來幽王為了討好褒姒,廢王后,逐太子,又烽火戲諸侯,終於導致亡國,自己被西戎兵殺死,朝中大臣也成為他荒淫的殉葬者。
只有詹侯,因早已離去,得保平安。他的子孫以他的封號詹為姓,奉詹侯為始祖。

 

三、以邑名為姓氏。
《昭九年傳》記載:使詹桓的伯辭於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蓋以邑為氏者。
見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二四鹽》

 

晉朝的永嘉年間,劉淵稱帝,石勒陷洛陽,晉懷帝被虜,造成了永嘉之亂的空前浩劫。
五胡亂華的長期兵荒馬亂於焉開始,而中原地區漢裔子孫的往南播遷,也自此開始。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
據學者考證,當時中原的姓氏逐漸出現在長江以南的各地,連最南方的福建省,也遷入了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
這八個姓氏在南方奠基既早,後來也就自然發展成為閩、粵一帶的龐大家族,子孫遍及各地,長時以來久享盛名。詹氏是永嘉入閩的八姓之一,所以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名門著姓。
南方各地的詹氏在過去的一千多年間的表現的確足當出類拔萃。
清朝末年的廣東省香山人詹天佑是我國鐵路築路第一人。

 

望出:河間、渤海。

宗祠堂號:河間堂。出自周朝的詹氏家族,長期以來,一直在河北省的獻縣一帶繁衍為望族。這個地方當時屬河間郡置,所以,詹氏人家為了不忘祖先的出處,仍襲用河間堂名。


楹聯:君臣龜鑑,樹廊廟之鴻謨(詹庠)

日註鑾坡,演皇明之寶訓(詹師)

詹姓在當今的中國姓氏排名中居於154位。


歷史上以詹字為頭的複姓

詹伯歷史上的複姓。春秋時鄭國詹伯的後代。

詹葛即瞻葛氏。

瞻罕見姓,南北皆有。
《莊子》記載有瞻子,元代有瞻思(大食國人)。
其源一是為瞻葛氏所改;二是元代大食國人瞻思的後代。

瞻葛亦作詹葛,歷史上的複姓。
春秋時宋有大夫瞻葛祁。
來源一是相傳為有熊氏之後;二是虞舜封黃帝之後於詹,後由詹移至葛,因而有葛氏、詹葛氏。

 

歷史上以詹命名的官署名

詹尹古占筮之官。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視太卜詹尹。

詹事官名。詹,古碑誌亦作
《漢書·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引應邵曰:詹,給也。詹事即給事、執事。
戰國秦始置。秦為管理太后、王后、太子諸宮庶務的官員。
秦、西漢,皇太后、皇后、太子宮 皆置,秩二千石(一說真二千石),亦有秩中二千石者。
皇太后宮所置冠以宮名,稱長信詹事,位在九卿之上,掌宮內大小庶務,景帝時改名少府。
哀帝時曾置左、右詹事,旋罷。皇后宮所置亦稱中少府,掌宮內供禦侍奉事務。
太子宮 所置職掌略同,兼掌警衛、刑獄、食邑車馬等事,領諸供奉之官如太子率更令、家令、僕、中盾、衛率長、廚長、廄長等。東漢省,其屬官改隸太子少傅。
魏晉以來,惟置於太子宮 ,故亦稱太子詹事。位三品,掌東宮內外庶務,明帝后省。
西晉鹹寧二年(276)復置,領東宮庶務,後或省或置。
太安以後常置。自後太子諸師傅雖以輔導為名,詹事實負輔翊教導太子之責,兼掌東宮一切事務、官屬。兩晉南北朝東宮地位極重,官屬齊備,擬於朝廷,時號宮朝。
詹事任總宮朝,當時稱其職比朝廷之尚書令、領軍將軍,位權甚重,或亦參預朝政。
其官署稱府,屬官有太子家令、率更令、僕、門大夫、左右衛率(或增置前、後衛率)、中庶子、中舍人、食官令、庶子、舍人、洗馬、屯騎步兵、翊軍校尉、冗從僕射、旅賁中郎將、左右積弩將軍、殿中將軍等。晉、宋三品,梁十四班,陳三品、中二千石。
北魏初分置左、右,太和十七年(493)定為二品,後並為一員,二十三年改三品。
北齊三品,領東宮三寺及左右衛坊、門下坊、典書坊。
北周改置太子宮 正宮尹。
隋初復置,旋省。
唐代復置,建詹事府,為詹事府長官。正三品,設太子詹事1人,少詹事1人,掌東宮三寺十率府之政。位高職閒,多用以安置退罷大臣。
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中改名宮尹,神龍元年(705)再複。
宋代初年為閒散之職,止食其俸祿,天禧四年(1020)以後建儲輒置,領本職,多以他官兼任,從三品。時東宮官多闕,或雖設而無職司,詹事職事閒簡。
遼、金、元為詹事院長官。遼制不詳。金從三品,掌東宮內外庶務,隸宮師府,三寺、諸率府亦直屬宮師府。
元置省無常,或置左右詹事、副詹事,或單置詹事,或改名儲慶使、儲政院使,秩正二品至從一品,掌輔翼皇太子,管理東宮官屬,職任較重。
明初置左、右副詹事為東宮官,皆以勳舊大臣兼領,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為府,置詹事一員為長官,正三品,掌輔導太子,統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經局之政,多由尚書、侍郎等官兼任,並帶翰林院學士銜。
清亦為詹事府長官,順治九年(1652)置,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1675)復置,滿、漢各一員,正三品,漢員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銜。
初猶有輔導太子之職,康熙以後不立太子,遂定其職為文學侍從,經筵充日講官,典試提學,編纂圖書,與翰林官略同。凡秋審朝審及下十卿翰詹科道合議之事,皆入班參與集議。
嘉慶二年(1797)裁,五年復置,光緒二十四年(1898)裁,旋複,二十八年廢。
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文獻通考六十·職官十四》。

 

詹事丞官名。初為詹事副貳官,協掌宮內庶務,戰國秦太后、王后、太子諸宮皆設。
秦、西漢沿置,秩從六百石。
太后宮所置景帝后改名少府丞,皇后宮所置成帝時省,
太子宮 所置東漢省。
魏、晉以來,惟置於太子東宮,管理詹事府內事務,掌文書,亦稱太子詹事丞
魏、晉、南朝宋七品,梁四班,陳八品。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為從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七品,北齊從七品。
北周不置。
隋初復置,旋省。
唐代設少詹事為詹事副貳,丞降為處理詹事府日常公務的事務官,亦稱詹事府丞,員二人,正六品上。凡敕令及尚書省、左右春坊符牒下東宮百司,及東宮百司上呈文表,皆由其轉發。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丞,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改名宮尹丞,神龍元年(705)復舊。
宋代僅存空名,未嘗除授。遼、元為詹事院事務官。
明初沿置,由勳舊大臣兼領,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院為府,遂稱府丞,員二人,正六品,協助詹事、少詹事管理府事,多與坊、局及翰林院職互兼,常參與試士、修書等事。

 

詹事府官署名。管理東宮事務,以詹事為長官。
南北朝設。
北周不置。
隋初復置,旋罷,由三寺、二坊、十率府分管東宮事務。
唐代復置,龍朔二年(662)改名端尹府,咸亨元年(670)復舊。
天授中改名宮尹府,神龍元年(705)復舊。
五代因之。
宋代東宮官常闕,或以他官兼任,或惟食俸祿而無職司,其府形同虛設。
遼、金、元改稱詹事院等名,變革不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復改詹事院置。
清順治元年(1944)設,尋裁。九年復置,十五年再裁,康熙十四年(1675)再設,初仍掌輔導太子之職,康熙以後,不立太子,遂成為翰林院輔佐機構,備翰林官遷轉之地。
嘉慶二年(1797)以府事改隸翰林院,五年復舊;光緒二十四年(1898)省入翰林院,尋復舊,二十八年仍省入翰林院,遂廢。參見詹事


詹事府丞見詹事丞

詹事司直官名。唐代太子詹事府屬官,置二員,正七品上,掌糾劾官僚及率府之兵;太子監國,一人與司儀郎、舍人分日受理啟狀。


詹事院官署名。遼代始置,金沿置。元文宗時曾更名儲政院,至正十三年(1353)復舊名。明初不置,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左右春坊、司經局等無所統屬,始置。二十五年改詹事府。

 

詹姓家譜題要

《歸仁詹氏宗普》[玉山]清光緒三十年(1904)木活字本。
始祖德祐,唐元和間自嚴陵徙信州玉山縣。
其子殊始定居歸仁鄉詹村。子孫或遷新安,或石田,或剡溪。
此乃合歸仁譜及新安、石田、剡溪三譜總匯而定。

《後園詹氏宗譜》[西安]清本仁堂木活字本。記事至清嘉慶間。
始祖堯臣,五代時仕吳越國為節度副使,以世亂隱衢州西安縣彤柏莊,子孫遂家焉。
十二世孫淵,再遷後園,為後園始遷祖。是譜即為此二族譜。
存卷依次載世系、簪纓考、牌坊考、鄉裡考、綸音考。

《休寧流塘詹氏家譜》一卷,清鈔本,記事至清光緒間。
始遷祖百一,北宋末自婺源慶源遷休寧流塘。
卷載序、凡例、得姓之原、戶籍所在、宋朝登第名錄、世系、世傳等。

《詹氏六修族譜》[長沙]民國12年(1923)木活字本,1冊。
39為世紀、宗祠圖紀、祭祀儀注、分遷志。卷末為祭會等。

《楚南詹氏續修族譜》[常德]清詹能紱、詹榮植纂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敦本堂木活字本。始遷祖再九,明初自浮梁新安鄉遷常德。
卷首序、辨議、姓氏源流、家政、賢宦錄、功績錄,卷一、十寫世系派紀,卷末為服製圖、墳墓圖、祭祀儀注。

《慶源詹氏宗譜》[婺源]清詹大衡等修纂,清乾隆五十年(1785)惇敘堂木活字本。
始遷祖盛,唐廣德年間自婺源廬源遷慶源。卷首序、分遷表、凡例,卷一至二十四世系。

《慶源詹氏宗譜》[婺源]民國38年(1949)詹福堂鈔本,卷載譜序、敘系、譜說、外紀世系、內紀世系、傳記等。

《石馬裡詹氏宗譜》[鄞縣]胡德坊纂修,民國36年(1947)樹德堂木活字本,目錄題鄞縣塘碶鄉詹家店詹氏樹德堂宗譜。
始遷祖筠,南宋時自徽郡仁裡鄉遷鄞縣東桃源鄉石馬裡,今名詹家店。
五世而下舊分十二房,是譜所錄五、九、十二而已。
卷首序、纂修紀,卷一誥敕、碑記、宗約、行第,卷二至四源流考、世系、世表,卷五事實考、仕履表,卷六藝文、祠墓、禮典錄,卷末保存家譜應注意事宜。

《源潭詹氏宗譜》[蘭谿]清詹萬清等纂修。清同治九年(1870)瑞慶堂木活字本。
始祖岳,元時自徽州新安婺源縣廬源遷浙之蘭溪源潭。
卷一譜序、傳、像贊、本源錄,卷三行傳。

《詹氏宗譜》[灊山]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培源堂木活字本。
始遷祖足五,明初自江西饒州遷安徽灊山。
卷二瓜瓞總圖,卷三至二十八世系,卷三十傳,卷三十一墳山記、祀廠契、禁約、合同、祀田記、義約。

《詹氏宗譜》[灊山]清同治十年(1871)培源堂木活字本。

 

 

詹字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zhan(jan)
多言。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至。 《詩經·小雅·採綠》: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仰望。 《詩經·魯頌·閟宮》:泰山岩岩,魯邦所詹。
《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粵詹雒、伊。引申為省視。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詹事顏師古注:詹,省也,給也。
同佔。 《文選·古詩十九首》之一: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李善注:詹與占同,古字通。詹尹。

shan)贍足。
《呂氏春秋·適音》:不充則不詹,不詹則窕。高誘注:詹,足也。
詹讀如澹然無為之澹。《辭源》說讀d„n

chan)通。蟾蜍。
《淮南子·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詹諸。高誘注:詹諸,月中蝦蟆。

「詹,zhon,音沾,古羽音,職廉切,平聲盆韻。據姓苑載增載,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胤。周宣王時,封支庶子于詹,建立詹國、為侯爵,周朝詹侯,其後人世代為周朝大夫,以封國為詹姓,望出河間。」(公元1990年史國強著中國姓氏起源。)

 

「詹,ㄓㄢ,jan,虞舜(見子州姓注)封黃帝(見力姓注)之裔得詹者為詹氏;見路史。周宣王(見士姓注)支子賜姓詹,封詹侯,因以為氏;見姓苑。又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蓋以地為氏﹕(按﹕河南省武涉縣有詹店)見姓氏考略。宋時有詹儀之者,遂安人,紹興進士,累官至吏部侍郎。望出渤海;戰國時有詹何,善術數;宋時有詹阜民,遂安人,累官至宗正寺丞、兼駕部郎中,知徽州府。千家姓﹕河間族。」又詹伯﹕周大夫詹伯之後;見姓譜。又詹葛﹕有熊氏(即黃帝,見力姓注)之後,齊人語訛以詹葛為諸葛,一云﹕虞封黃帝之後於詹,自詹移葛,為葛氏,詹葛氏。

 

「詹,音ㄓㄢ,路史﹕虞封黃帝之後,得詹者為詹氏。姓氏考略﹕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蓋以邑為氏。姓纂﹕楚詹尹之後有詹何,善釣昭公九年有詹桓伯,辭於晉。詹大卿體仁家譜﹕詹姓始自周宣王支子,賜姓曰詹,封為詹侯,其後有詹父為周大夫,詹嘉處瑕以掱桃林之寨。望出渤海,河間。」
詹字地名

詹店在河南省武涉縣東南,京漢鐵路經過。

詹墟即江西省樂安縣治。